Investor Education
投资者教育
投资护城河的重要来源之一 ——有效规模 | 时间之友
2021-10-13

《投资的护城河》一书凝结了世界知名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投资精髓,意在解读巴菲特的护城河投资理念和估值分析方法。


本书谈论的投资法则是晨星公司基于巴菲特提出的护城河概念发展而成的,追寻一家公司的护城河就是要确定该公司有多强的能力使之在较长的时期内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赢得回报。


因此我们选择这本书与您一起品读,或许如今在投资领域已有所感悟的你,再读这些文字时会收获新的见解,如此,方不负“开卷有得”。

50.jpg

导 读

我们再回忆一下,在前几期的“时间之友”中,我们讲到了构筑起一家公司护城河的五大方面中的四条:无形资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以及网络效应。只要一家公司拥有其中一项或者几项优势,并且评估其优势的可持续程度及壁垒高度,晨星公司就会授予他们狭窄或宽阔的护城河评级。


完整的护城河方法论既考虑到定量因素——ROIC与WACC之差(即经济利润),也考虑定性因素——护城河来源,两者兼顾。当一家企业的盈利既超过其会计成本,又超过投资者的投资机会成本时,这家企业就在创造经济利润。


今天我们将探索的五大护城河的最后一项要素——有效规模,即是行业中的现有玩家(incumbent firms)与新进入者(new/would-be entrants)之间围绕经济利润的博弈。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在某个行业中,有效规模的市场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公司提供服务,而之所以他们一直保持在这个行业中,必然是因为这些现有玩家能够获得经济利润。


而潜在的竞争者会对经济利润进行评估,因为他们一旦决定进入这个市场,必定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本成本,为了能够收回成本,这些新厂家势必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但是假如整个市场的机会有限,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将会导致价格下跌,从而伤害了行业中所有厂家的利润。


如果市场参与者是理智的,此时有限规模的市场就会建立起进入壁垒。


为了有效利用这一进入壁垒,现有厂家通常设定的价格会是刚好足以获取满意的资本回报率,但又不足以吸引潜在的进入者的水平。


虽然带有“规模”二字,不过有效规模不同于成本优势。现有厂家的成本优势再强,也不能阻止潜在的对手进入市场,或复制其生产模式。但在有效规模效应下,即使潜在的厂家可以取得与现有厂家同样的成本优势,他们也没有进入市场的利益驱动。


通常,一家有效规模的企业会拥有很强的短期或中期定价能力。然而,公司并不会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能力,尽管这样做可以实现当前的盈利最大化。


公司会有所节制,因为它并不想吸引竞争者进入它的市场,否则双方的经济租金都会受损。


明智地行使定价能力,让“经济馅饼”的规模既能使现有厂家获得足够的利润,又能阻止竞争者进入,这是有效规模企业的典型特征。


晨星公司同时给出了有效规模的具体例子,是关于输油管线公司的。


输油管线公司


管线公司是说明有效规模效应的最佳例子,因为这些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很少受益于经济护城河的其他来源,但却能年复一年地展现出赢取经济利润的能力。


假想A生产基地每天需要将250,000桶原油通过管线运送到B冶炼厂,而现有的管线有每天运送275,000桶的能力,那么现有的管线对这个市场就是有效规模的,此时竞争者就没有进入市场的动力。


管线公司有增加利润的空间,但这并不需要倚靠潜在进入者的理性,而是因为出自环境、安全及控制权的考虑,管线行业是高度管制的。


此外,除非有明显的经济需求,监管者会对新建管线进行限制。在让管线公司获取适当的资本回报率的前提下,监管者会控制费率,这反映出这个行业既是资本密集型的,也是收费监管型的。


然而,请记住,在护城河框架中,重要的是超额经济利润的可持续性,而不是ROIC与WACC之差的大小。由于管线公司通常会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并且极少存在技术颠覆的风险,它们拥有很强的经济利润的可持续性。


护城河的趋势


至此,我们已经探索完毕了五项作为企业护城河来源的要素。但是目前来看,我们还是站在一个相对静态的角度来观察这些要素。


我们都知道,商业模式及企业现金流的变化往往是动态的,受到时代变迁、政策制度、代际差异、黑天鹅事件等影响,当这些时势发生变化,昔日为企业产生持续经济利润的护城河要素也许会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掣肘。


所以我们需要动态地考察,以更前瞻性的眼光探索护城河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将在未来的章节中为我们一一展现。




* 资料来源:根据《投资的护城河》第2章【护城河的5项来源】整理。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