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or Education
投资者教育
开卷有益 | 读《进化心理学》
2020-05-29

开卷有益

悦 读 会  Vol 5

勤于思而敏于行,

读书一直是国富人倡导的学习方式。

读书的态度和类型应当是多元化的,

并不局限于本职工作的领域。

今日点滴的积累,焉知不能在将来聚沙成塔。

“开卷有益”是国富的文化传统,

每一期都会有许多同事通过书评的形式分享好书。


读书使你我辽阔与丰厚,愿读书与我们长久为伴,

让这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充实思想的河流。


微信图片_20200304160728.png

No.6

May

2020



分享书籍 《 进化心理学 》

                   [美] 戴维·巴斯     


7069175.jpg

内容简介进化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全书论述的主题按照适应性问题来展开,从生存挑战、择偶、抚育、亲属到群体生活的挑战,包括合作、攻击、性冲突、地位以及社会等级。各章不仅介绍必备的理论背景,而且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例,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这一领域。

作者简介戴维·巴斯于1981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最初在哈佛大学任教,后担任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至今。巴斯已经出版了6 部著作,发表了200 多篇学术论文,也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协会(APA)颁发的心理学早期生涯杰出科学贡献奖、斯坦利霍尔讲席以及杰出科学家演讲奖。本书第1版曾获得罗伯特哈密尔顿图书奖(2000),他还主编了第一本综合性的《进化心理学手册》。


书评作者 | 一毛

第一次接触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大约在初中时代的历史课,是为数不多能在课堂上有记忆的内容。

主要其字面新颖友好,不那么催眠,但又隐隐感觉背后透着说不出的神秘。好像背后有个大高手,暗地里统治着江湖。

多年之后,偶尔再想起这八个字,神秘感倒是淡了许多。但依然惊叹于明国时期的翻译水平:简洁、达意。让我混淆的是,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否由于翻译家的简洁,还是原著深邃。

而今,当我阅读《进化心理学》,意识到江湖里的确有个大高手,手持迭代之刃,细腻无声的刻画着我们。

无人,可以避免。

一切始于这条公理。


一、生存


生物竞争,自然选择,顺应及适应自然者,得以生存和繁衍。我们所有现存物种,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存在共性。

今天存活的所有物种,历史上都成功地解决了两个问题:生存和繁衍(包含帮助后代生存至繁衍年龄)。

所有不能帮助生存和繁衍的特征性质,均不能得以保留。换句话说,物种原本更多的可能,均被自然以不适合为由,淘汰出局。

生存不仅仅意味着非黑即白,更多时候,它以差异化生存率的形式体现,用时间来刻画它的偏爱。

例如,我们人类生来恐高,也惧怕黑暗,因为数十万年前的祖先,在原始的自然森林里,容易在高处悬崖坠落,也容易在黑夜受到猛兽袭击。因此不具恐惧感的祖先,不容易满足生存问题。

或者说,相对于恐高怕黑的胆小祖先们,“虎头虎脑”的祖先不具竞争优势。一代一代,铅华洗尽,虎头虎脑越来越少,惊慌失措的我们才是主流。


aman-upadhyay-DvpwXNORDEw-unsplash (2).jpg

Photo by Aman  Upadhyay on Unsplash

孕妇在胎儿最为脆弱的前两个月,最容易进食呕吐,尤其是对进食肉类的反应。肉类提供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但也往往含有病原体和毒素,祖先遇到类似的麻烦并不能用抗生素应对,因此将其直接排出体外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孕妇妊娠反应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保护胎儿的机制。

厌恶如此,喜爱也类似。

人类在食物中喜欢混合香料,而香料又往往具有杀菌作用。我们也喜爱酒精的气息,远古时代酒精一般伴随着富含糖分的成熟水果。

许多我们的偏爱与憎恶,亲近与疏远,实际上是进化出的增加生存几率的机制,幽幽地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

李白畅饮之后诗兴大发,也许他没意识到,对酒当歌,人性几何。差异化的生存率,刻画我们的模样。


二、繁衍


生存法则相对平铺直叙,常以条件反射的形式存在。而繁衍相对隐晦。不过,最终它不但潜在地雕刻我们个体的心理,也更加强大地塑造了我们人类的文化。

人类一生“为情所困”。繁衍即生存的迭代。

在这个生存与淘汰的系统中,繁衍冲动强的物种具有比较优势,经历千秋万代的洗礼,繁衍冲动的物种淘汰“冷淡派”,成为主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一生许多行为,只是求偶行为的一个映射。其次,细微的差别在漫长的迭代中可以造就出巨大的差异。

凤求凰,凰也求凤。但由于可拥有的后代数量存在巨大差异,最终自然选择雕琢出截然不同的文化。


aman-upadhyay-NAjYWkVPwnc-unsplash (2).jpg

Photo by Aman Upadhyay on Unsplash

先从女士优先开始。

人类的女性一生之中,由于有限的卵子数量及十月的孕期,导致能繁衍的后代的最多数量大约在12个左右。相比男性(每小时产生1000万颗精子数量)而言,后代对于女性稀少而又宝贵。

后代数量的差异对于女性意义不大,而后代繁衍的成活率则意义重大。

因此女性(或者几乎所有的雌性动物)对于后代的抚育与投资相对男性(雄性)付出更多。也正因如此,女性(雌性)在择偶时期谨慎而挑剔,而随意的一方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繁衍的后代成活率低)。

那么女性挑剔什么?

首先,雌性普遍非常重视雄性所拥有的的资源。这在进化史上是最古老的、最具普遍性的偏好。对经济能力的偏爱。

无论在欧美,亚洲,还是在南非土族民族、一夫多妻制的非洲部落社会,均具有一致性。

由于远古时代资源匮乏,并且在婴儿早期女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抚育投入,女性需要男性在生存资源上提供帮助。

即使在极大解决生存问题的现代社会亦是如此,一个女性的结婚对象越富有,她和子女的存活率就越高,子女长大成人的机会也越高(pettay et al., 2007)。因此女性逐步进化出对男性资源的强烈偏好。

不但如此,女性还对其它与经济能力有关的因素有所察觉和偏爱。女性对于社会地位高的男性和年龄稍长的男性具有偏好。

远古社会,社会地位高往往容易获得资源,并且具有资源的分配权。而年龄在古代与狩猎能力呈正相关,比如男性的体能和狩猎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0岁体能巅峰,35-40岁技能巅峰)。

因此年龄增长往往意味着资源增长。从这个意义上,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年龄只是资源的辅助指标而已。


捕获.PNG

Photo by Aman Upadhyay on Unsplash

女性还对获取资源具有帮助的性格具有偏好。

例如女性偏好勤奋和上进心,勤奋和上进心是获取资源的远期指标,即使当前资源能力不足,远期的折现也可以适用,虽然相对于具有一些不确定性。

女性对于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具有偏好。

可靠稳定的性格,意味着提供资源的意愿强,这增加了拥有资源之后获得资源帮助的可能性。

女性虽然也偏爱长相,阳刚之气、强壮的上肢力量和对称的体型意味着较少的患病概率,较强的保护力和良好的遗传基因。

但相比而言,并没有对资源偏好那么强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年轻时常常听说,高矮胖瘦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有“上进心”

这些鼓舞人心的箴言,并不是传说。

总而言之,男性在资源上的帮助在远古时代直接影响女性繁衍后代的成活率,也正因如此,女性进化出对资源及其相关特征的强烈偏爱。

也许,随意的一见钟情,在资源匮乏的时代并不能适应繁衍规则,被无情的淘汰。3点以后不要打盹,逐步积累睡眠压力。

相对女性,男性在繁衍选择的侧重点不同。

由于男性的精子数量及其庞大,可拥有后代的数量上限远高于女性,选错配偶所付出的代价也远小于女性,因此,男性对于女性的偏好并不在于生存资源(成活率)上的差异,而在于女性生育后代的能力(即未来可能拥有后代的总和)。

这意味着,男性择偶偏好首先体现在对于年龄的偏好。

女性在15-20岁的时期,可生育后代的数量最多,到20岁之后随着年龄逐年递减,到40岁之后生育后代的数量极低,至50岁几乎降为0。

研究对于不同年龄的男性(15-60岁)的择偶偏好进行统计。在青春期的男性,偏爱比自己年龄稍长的女性,20岁时期,男性偏爱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性。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偏好比自己年龄小的女性,并且偏好的年龄差距逐步增大。

换句话说,男性似乎总是最偏好20岁附近的女性,无论自己的年龄多大。这一点,与女性截然相反。

进化过程让男性识别繁衍后代的总价值,从而形成对年轻的偏好,以增加繁衍后代几率。


捕获11 (2).PNG

Photo by Guille  Alvarez on Unsplash

男性也极其偏爱貌美女性。

貌美的定义通常为皮肤光洁,女性化面孔(较为明显的性别特征)及身体脂肪、体重和身材比例。

事实上,光洁的皮肤隐含该女性没有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并且可能拥有抵抗疾病的健康基因。女性化面孔通常意味着较高水平的雌性激素,从而呈现明显的性别特征。而适合匀称的身材比例往往暗示着女性良好的生育能力(例如男性通常不喜欢骨瘦嶙峋的女性)。

由此可见,貌美并不是随机产生的外形偏好,它往往是繁殖价值的另外线索而已。男性真正被吸引的,是繁衍后代所增加的几率。


三、文化

生存和繁衍经过亿万年的选择,将其偏好写在我们的基因密码里。这些编码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强有力的衍生和塑造了我们文化。

人类社会喜欢划分和区分阶层。

远古时代,族群的首领往往在身后插着五彩的羽毛,以彰显齐天大圣与普通泼猴的差异。而在王公贵族等被普遍取消的今天,依然有其它划分阶层的方式。

对于男性而言,上层的阶层意味着资源的拥有和获取能力,从而带来更多更好的繁衍几率。因此,男性不但注重财富创造,也更在意自己阶层地位。

武林秘籍的争夺,往往远远超出了生存的范畴,江湖里的位置才是关键。

男性更加勤奋与敬业,也倾向将自己描述和伪装成资源和江湖名望拥有者。开着豪车在耳目众多的地方停靠和客套一番,这很容易产生多巴胺。这一切正是女性所集中钟爱的。

对于男性的择偶偏好,女性也心知肚明。因此女性之间的竞争,集中在隐藏年龄(化妆品、服饰),增强女性化面孔(唇鼻等整容)及身材比例(饮食控制及健身),以吸更多的异性,增加择优录取的门槛和几率。

女性清楚不需要炫耀拥有资源,女性需要吸引资源本身。这文化现象,是跨民族、跨年代的。

生存和繁衍还会进化出我们意想不到的行为,即攻击与战争,并且几乎都为男性所为。

攻击行为通常第一目的为夺取资源。

与女性不同,男性通常需要直接提供资源,以帮助雌性和后代生存。更重要的是,男性提供资源的能力本身,是吸引雌性的关键指标。因此提供资源不仅关系到后代生存问题,更是关系到有没有后代的问题。

雄性的繁殖上限高,竞争会造成繁殖差异大。往往优势一方拥有大量后代,劣势一方根本没有繁衍后代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00529155643.png

Photo by Campaign Creators on Unsplash

自然界通过繁衍迭代的方式,将劣势一方逐步淘汰。剩下的优势族群,他们的祖先往往更具冒险性和攻击性。也正因如此,雄性和雌性在攻击性上差异如此明显。雌性竞争多数勾心斗角,而雄性竞争往往致命。

如果男性通过合作方式,相信攻击可以带来的收益(生存和繁殖几率)大于代价(死亡的几率),那么战争爆发。

攻击和战争还具有其他目的,有时攻击行为可以提升社会地位和权利等级,古代的常胜将军往往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攻击还可以产生威慑力,打消潜在的竞争和危险。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可以说,战争的内在因素,实际上是雄性天然的繁殖差异所致,而外在因素,则是资源获取能力的差异所致。

这也是为什么400毫米降水线成为文明冲突的分界线。一边躬耕于鱼米之乡,鸟语花香歌舞升平, 一边游牧于草原,弯弓射雕聊胜于无。

每当在草原枯萎牛羊锐减的年份,雄性天然的血液,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北方民族,再不冒险将天不择我。

于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以差异化繁衍为原动力,时小时大的战争围绕这条降水线,盘庚数千年。

差异引发战争,而不是仇恨。


四、人性

人类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意志?

我们许多的行为会不会只是基因沉淀后的条件反射而已。

以美好的爱情为例,爱情的核心在于承诺。男性承诺放弃与他人纠葛,将宝贵的生存资源赋予女性及后代。而女性则承诺将宝贵的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资源赋予对方。

当双方达成共识,热恋对象大脑神经血流量增加,表现为分泌多巴胺。牛郎织女深情相拥,那一刻,双方实际上对于共同繁衍和抚育后代给出“各尽所能”的承诺和解决方案。

爱情的美妙,只是自然给与我们的奖励机制,以激励人们在后代生存率最高的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111.PNG

Photo by Anneliese Phillips on Unsplash

人类多面的特征,包括自私、虚荣、嫉妒、虚伪、冒险、互惠、合作、勤奋等,均是进化而来的适应机制。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近代社会的占比几乎微乎其微,人类在遵从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密码,几乎成为必然,即使远古社会的早已物是人非。

因此,我们在碰撞、理解、期盼和要求人的诸多行为时,需要具有顺应“适者”的视角。

当约束和道德不符合人的“内心”,要么虚伪的臣服,要么冲突开始生根。

活着(物竞天择),限制了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意志,人性无法选择。

60岁的织女也许依然美丽,但她并不存在于20岁牛郎的基因里。


···生命有限,让读书使你我辽阔···

微信图片_20191106113917.jpg



版权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官网刊载内容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未经版权方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