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检验对知识是否诚实的最好机会
问:在管理喜马拉雅基金的16年内,您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您是如何掌舵基金度过这些危机?从这些经历中您学到了什么? 答:每一次金融危机都被说成是“百年一遇”,虽然我的职业生涯中好像每5年就会碰到一次。这些危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可以检验你对知识诚实的程度。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诚实,所谓对知识的诚实包含四个方面:清楚你知道什么,清楚你不知道什么,清楚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意识到总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这四点不太一样,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投资者在这四个方面都会受到考验。 比如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问:“这些公司到底有多少负债?天哪,它们居然负债这么多!整个国家都要完蛋了!”每个人都持续处在危机模式中,那些你平时不太在意或并不关注的事情一下子全冒出来了。 要是往常,你会觉得:“这些问题和我投资的公司一点关系也没有。”身处危机之中,你会突然说:“天哪,这简直和我投资的公司息息相关啊!”当然,你可能是对的,可能是错的,危机自会检验。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会在危机中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之前对知识不够诚实。他们没有认真区分不同的问题,把它们放进合适的类别里。 比方说,如果你要对美国经济的走势做一个整体的判断,你应该知道历史上有发生过更糟糕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是可能再次发生的。 这个可能性也许很小,但它一旦发生了,就势不可挡。到那时候真正的问题是:“这种情况是我不知道的未知吗?”或者“你知道自己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吗?”你一定会面对这些问题的。 是的,危机来临时,整个金融系统都可能遇到麻烦。 是的,企业需要融资,但是我能确定的是只要日子还继续,我的生意就还在,危机总是会结束的。 这时候要问的问题是:“我需要搞清楚金融系统如何解决自身问题之后才能预测我的生意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是你在金融危机影响到你之前就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你能诚实并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在危机到来之后你会有更多作为。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的祖父曾经说过:“在熊市的恐慌中能赚到最多的钱,只是你当时意识不到罢了。” 事实总是如此。那些不够聪明的投资者就会被淘汰出局。而聪明的投资者是那些一直对知识保持诚实态度的投资者。 他们消楚地认识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需要知道什么,和总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未知。 只要你总能把问题正确地划分到这四类里,你就能通过考验。否则你就会陷入困境。 市场是一个发现人性弱点的机制,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尤其如此。只有对知识完全诚实,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壮大。 -End-